横河村位于曹范街道南部山区,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横河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挖掘红色资源,开发文旅项目,现在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聚焦特色农业 念好产业增收致富经
核桃如拳、花椒红艳、谷穗摇曳、瓜果飘香……横河土壤肥沃,光照条件适宜,这些生态资源优势使当地成为发展农产品的理想区域。如何让丰富的农产品为群众致富增收成为村“两委”首先考虑的问题。分类分拣、包装入箱,让原本只能论堆卖的农产品,通过分级优选进行包装论箱卖,有效提高销量和收益。在此基础上,该村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一处农产品加工车间,将这些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进一步提升附加值,村里的全麦面粉、花椒面等成为畅销品,村民们的口袋更鼓了。去年,村党总支书记周万利外出考察时,看到从事旱稻种植的农户很多、效益很好。回村后便与村民们沟通交流,并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很快引进了适宜本地种植的旱稻项目,并流转村民土地试验种植旱稻,今年已喜获丰收。接下来该村将在山上自然形成的梯田种植旱稻,堰边种植花草,推广花田农业;未来,还将与实体企业和农业专家合作,把此处打造成康养文旅胜地。横河村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村民收入持续攀升。
挖掘红色资源 拓宽文旅融合发展路
横河村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的活动区域,至今流传着许多红色故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横河村的群众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青年人参军参战,村民们送军粮运伤员,军民团结一条心,谱写出一曲曲的壮丽诗篇。为了让“家门口”的红色文化大放光彩,成为点燃村民致富的“火种”,该村党总支组织成立红色文化收集工作小组,为真实还原历史,他们走访问遍了横河一带七八十岁的老人,听他们一个个口述,取得第一手资料。工作小组又查阅相关文史档案进行校对,并邀请济南市红色传承模范老兵王德清到横河村实地开展调研考证,对革命史实重新进行挖掘整理,再现当年的革命故事,切实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抗战时期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八路军战地医院的瞭望哨,还有抗战时期陔山区区公所旧址及章丘回民支队负责人丁道三的办公和藏身之地,抗日村长解官三的家等红色资源都坐落在横河村内。为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该村已组织村民修建起红色古道,并将泰山军分区陈海彬连长的烈士墓进行重新修缮,接下来还将对一系列革命旧址进行修复,让游客有红色遗址可寻、有景观可欣赏,亲身领略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汲取革命精神的滋养。横河村还将租用村民宅基地打造红色研学基地,策划“主题课程、参观体验、情景演绎”等红色研学产品,将横河打造成红色故事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党性教育基地,为村民带来持久收益。
开发旅游项目 打好乡村旅游特色牌
横河村河流穿村而过,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山泉奔涌、秋季遍山红叶、冬季苍松翠柏,景色优美,环境怡人。该村“两委”按照抓农文旅融合发展促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山区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争取、筹措资金,整合村里的土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引入设计公司整体规划打造,以核心景点横河为支撑,建设楠溪别苑露营地、浅山乡舍露营地、山水归心民宿等项目,以食、住、游要素配套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民宿群发展,让群众借力旅游资源,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初秋的横河岸边,车水马龙。游客的夸赞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村民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游人络绎不绝,卖草帽、卖拖鞋、卖水果、卖小吃的,摆摊的村民热情地招呼着游客,家门口就业带来稳稳的幸福。
横河村党总支书记周万利介绍,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景点有了知名度,村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去年以来,一到周末,来游玩的私家车就会将村里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旅游火了,从事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的村民也多了起来,还有些村民看到了商机,主动腾出房子经营起民宿,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别提多高兴了。 游客张女士说:“休闲时间就到这来消遣,放松一下心情,赏美景、住民宿、品农家美食,孩子也特别喜欢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