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恢复高考考上中专到参加工作再到自主创业,由锅炉检修工人到优秀的企业家,40余年来,山东山一数控宋志安凭着对机械制造的热爱,用干一行专一行的匠心精神,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的高精密数控机床研发、生产道路,他更是把自己称为“机械迷”。
下面,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 这位章丘的“机械迷”……
宋志安天生有着一种对机械的热爱与痴迷。1977年恢复高考,他选择了最接近机械制造类的汽轮机专业,毕业来到单位,他总是与师傅抢着活干,半年后就能独立承担检修工作,他还制作了多种专用工具用于各项检修任务。1985年宋志安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明水热电厂,依然喜欢不断地挑战各种技术问题,用他的话说,在通往终极目标的方向还有更多未知的道路,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最好的。 由于技术出色,厂里重新组合锅炉车间,这一重担落到了他的肩上。当时最大最难的问题是锅炉到处喷火、四处漏灰。为找出原因,宋志安不分白天黑夜,带领锅炉检修人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对大部分问题进行治理,保证了锅炉正常运行。为彻底解决锅炉热效率低、不能满负荷运行的问题,宋志安带队组团到河南参观考察,结合自己的实践,科学解决了锅炉燃煤不充分的问题,并达到满出力运行,在两年内改造了电厂的两台锅炉,每年为电厂降低煤耗近两万吨,折合人民币144万元。
利用这一技术成果,宋志安先后又给潍坊、内蒙古、黑龙江等外地企业的锅炉进行了成功改造,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然而在对山西阳泉一家电厂改造锅炉时却遇到了麻烦,由于煤种不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宋志安冒着高温钻进刚停炉不久的炉堂,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他与用户又签了一份临时协议,承诺40天内再做一套装置重新改造,并最终不负重望。通过二次改造,宋志安还发明了《分层式锅炉给煤装置》这一国家专利技术,扩展了锅炉对煤种的适应性。
“摆脱束缚不断革新, 才能找出更合理也更合适的发展道路。”
1994年3月1日,带着火热的激情和梦想,宋志安创立了山东章丘圣火科技有限公司。宋志安说,他当时就是两个想法,将已有的《分层式锅炉给煤装置》专利技术成果推向社会,同时不断推出新专利技术成果,使企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他带领技术人员当年成功改造锅炉43台,为各用户节省大量煤炭资金,公司也获毛利达220万元。 就在公司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1999年底公司遇到困境,由于产品市场前景好,市场上鱼龙混杂,大量残次产品充斥,专利产品已无任何优势。而此时公司的新发明专利产品“HBSL型冷渣排渣器”,已经通过专业部门检测,这种产品能将1000度的炉渣冷到100度以下,可实现用输送带自动输渣并且能回收所有热量,市场前景非常好。公司果断决定,所有业务人员集中精力,宣传推广新型排渣器,一年下来销售量达到43台。
“技术研发没有终点, 努力加方法科学就有可能成为领先者。” 相对于终极目标来说,无论是先到者还是后来者,还都在路上,只要努力再加上方法科学,都有可能成为领先者,对这一点宋志安深信不疑。随着眼界的开阔,宋志安的思路也慢慢打开,他借助经销商的身份,多次参观考察国内多家机床制造厂,他发现,很多老机床厂,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机床图纸几十年都不变,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而生产数控机床的厂家大多都是引进国外技术,价格高得离谱。了解这些情况并做了市场调研后,宋志安有了生产制造机床的想法:制造与别人完全不一样的机床,把缺陷全部克服掉。
想法有了,说干就干。2003年公司进行了第一次跨跃,用普通机床做数控机床,并生产加工了第一台宽2.5米、长6米工作台移动的数控龙门镗铣机床,后来宋志安又经过几次改进提升,使其成了当时公司最精密、效率最高的机床。
他又趁热打铁攻克了第二道难关:用小机床制造了一台长16米、宽3.6米的特大数控龙门镗铣机床。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创造性地掌握了一项关键技术--无间隙齿轮齿条传动技术,后期又陆续研发了高精密数控齿轮研磨机,制造出了高精密零间隙机床进给传动用减速机,自主研发了高速主轴、自动拉刀机构、自动换档主轴减速箱。
可以说,宋志安已经掌握了数控机床机械制造部分的全部核心技术,能随心所欲地制造用户所需的任何机床设备。
锋从磨砺出,梅自寒香来!宋志安先后获章丘工业技术创新十佳人才、工业技术创新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个人获21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我们将齐心协力研发自己的技术,让国人都用上质优价廉的数控机床。”宋志安信心满怀。 来源:章丘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