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这个社区治理有妙招
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如下】 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 枣园街道绣源南城社区 围绕“解民忧、纾民困、 办实事、暖民心” 核心目标, 探索特色治理模式, 共同构建起多元参与、 高效协同的社区协商共治体系, 让治理力量扎根群众、服务群众。
在绣源南城社区,“木兰议事会”已成为社区协商议事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环——它以妇女群体为核心参与力量,将妇女需求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既搭建起平等对话的协商平台,更让巾帼智慧成为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
作为绣源南城社区探索基层协商的创新形式,木兰议事会打破了传统社区事务决策中“单向传达”的模式,构建起“议题征集—集中协商—分工落实—反馈监督”的完整协商闭环,而妇女则是这一闭环中的核心参与者。
木兰议事会召开前,议事会成员便通过小区巡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提前收集妇女群体关注的社区问题:从“小区亲子活动空间不足”到“老年妇女日常就医不便”,从“女性创业就业扶持需求”到“社区公共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每一个议题都源自妇女的真实生活场景。 会议当天,木兰议事会成员齐聚一堂——既有统筹社区事务的社区两委、扎根一线服务的网格员,也有负责小区管理的物业代表、活跃在社区的巾帼志愿者,大家摒弃“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转而以“问题对接者+方案共建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讨论。
“咱们小区3号楼前的休闲区没有公共晾衣架,平常晾晒大物件不方便,能不能加装一个?”巾帼志愿者李女士提出问题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刻补充:“其他区域的公共晾衣架也有晃动的情况,为安全起见,需要加固一下。”社区物业代表当场回应:“我们可以先现场勘测,下周给出加装和加固方案,后续施工进度也会在议事会群里同步。” 这种“居民提、代表议、部门应”的协商模式,让每个议题都能得到针对性回应,也让妇女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能改变社区”。
截至目前,绣源南城木兰议事会已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5项,其中“增加小区公共区域垃圾桶数量”“为广场舞爱好者规划专属活动场地”等3项成果已落地见效,成为社区协商议事体系中“接地气、有温度”的典型范例。
“微网格暖心议事,协商共治解民困”是绣源南城社区的治理模式,核心是依托社区最小单元“网格”,组织居民围绕身边难题共同议事,通过多方协商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聚焦微需求、激活微参与、实现微治理,让“小事不出网格、难题就地化解”成为社区治理常态。
绣源南城社区在该模式实践中,实行“五步闭环法”,即接收分派-快速处置-协同推动-及时反馈-监督评价,网格员以“巡查在一线”的工作状态,成为发现居民需求的“第一触角”。
在日常网格巡查中,网格员及时发现社区北门主干道存在路面严重破损问题,受降雨天气影响,路面形成明显积水区域——这一问题不仅破坏社区环境整洁,更对居民日常出行安全造成极大阻碍,尤其给老年群体、骑行居民带来不便,精准对应了模式中“聚焦微需求”的核心目标。
发现问题后,网格员迅速启动问题处置流程,第一时间与物业召开协商议事,详细反馈主干道破损范围、积水深度及居民出行受影响情况,让物业精准掌握问题全貌,同时围绕维修方案、施工时间等关键事宜展开高效协商,沟通问题处置。激活多方协作的“微参与”力量。经沟通确认,物业方快速制定维修计划,调配施工人员与物料,对破损路面进行切割清理、重新铺设,并同步完善排水设施,从根源上解决积水隐患。处置完成后,及时召开问题总结和居民反馈会议,形成闭环。
此次主干道维修工作,是绣源南城社区“微网格暖心议事,协商共治解民困”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体现了网格员“问题早发现、处置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也通过网格与物业的紧密协作,将“协商共治”落到实处,及时化解居民出行难题,最终不仅切实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更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与安全感,让“实现微治理”的目标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治理成果。
从“木兰议事会”凝聚巾帼智慧, 到“微网格暖心议事”扎根基层单元, 绣源南城社区通过多元协商模式的探索, 让每一个群体的声音都被听见, 每一个民生难题都被重视。 这种特色模式相互补充、协同发力, 不仅构建起更具活力的社区治理生态, 更让“共治共享”的理念 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幸福成果
【小编有话说】 你们社区是怎么进行基层治理的?
你还有什么好的意见与建议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啦!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 枣园街道”,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