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区刁镇张官小学有这么一位老师,曾经,她以年近五十的年龄主动申请到泸溪县支教;曾经,她的女儿、母亲、婆婆均要她到医院照顾,持续多年却从未耽误学生一节课;曾经,不知道有多少因为家庭原因想弃学的学生,被她“拽”了回来并成为有用之才。如今,她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却依然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奔走着……她就是索玉春。
个人教学方法成全校教育规范
张官小学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是因为刁镇本身经济比较发达,而且学校坐落在镇驻地,所以学校各方面工作在整个章丘区都小有名气,尤其是这个学校的“三全”读书活动,甚至在全区推广。 所谓“三全”,即全员,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全程,读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全陪,家长也要参与陪同孩子读书的过程中。 因为张官小学读书活动搞得扎实有效,学生的语文成绩突出,张官小学早早地被评为书香校园,而“三全”读书活动最初只是索玉春个人的行为。 “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也是学生走上社会最离不开的科目,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让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索玉春说。 索玉春给出的办法就是通过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激励是索玉春最擅长的。以阅读为例,她不是简单布置阅读任务,而是一定会让学生讲出阅读所得所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长此以往,学生们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都会喜欢上阅读。 为了让这种阅读习惯更好地得到落实,索玉春首先自己带头阅读,从教育教学到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专业书籍,再到人物传记、历史读物等,都进行了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知识。每天阅读的习惯索玉春已经坚持了30多年。自己带头阅读的同时,她又进一步发动家长陪着孩子阅读,鼓励家长放下手机,和学生同读一本书。这就是学校“三全”阅读活动的发端。 另外,索玉春非常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比如学习成语“自相矛盾”,她会布置作业,让学生讲身边自相矛盾的故事,讲出故事的同学就会得到表扬和奖励。时间长了,学生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我一直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索玉春说。她也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多次获评“章丘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和“章丘区教学能手”。 1991年8月,索玉春参加工作,也是这一年我国启动了专门为资助贫困学生而设立的“希望工程”,其中一张海报占领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海报中一个大眼睛小女孩手握铅笔望向前方,她眼里那种对于知识的渴望,让人看过之后十分动容,也成为当年“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就是因为看了这张照片,我当时就有要去支教的想法,就想为贫困儿童做点什么,虽然当时没有机会,但是这件事一直埋藏在我心里。”索玉春说。 时间很快来到2014年,为了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刁镇拟选派镇驻地优秀教师到偏远薄弱的芽庄小学支教。虽然这时候索玉春已经工作23年了,也不再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但是她一分钟也没有犹豫,立即报了名。在得到领导肯定回答后,她才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爱人和孩子。 现在芽庄小学已经成为历史,而当时的芽庄小学距离索玉春的家有20多里地,路也不好走,一半的路破碎严重,索玉春还不会开车,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为了不耽误上课,她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提前半小时的目标,无论刮风下雨,她都要提前半小时到学校。 路虽然难走,还可以用提前出发来解决,但当时最让索玉春着急的是孩子们的成绩。 索玉春在芽庄小学那一年教5年级语文,当时班里有40个学生,但是有8名同学考试经常不及格。“我当时教学20多年从来没有遇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时候,班里一下子这么多同学考试不及格,顿时让我感觉到了压力。”索玉春说。 经过调查发现,当时班里的孩子很多留守儿童或单亲儿童,父母没有时间管孩子,因此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为此,索玉春就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办法,紧紧抓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课前听写,课后阅读,课堂上想方设法提升学习效率,只用了半年班里再也没有不及格的学生了。 又过了6年,时间来到2020年,在学区和家人的支持下,索玉春报名参加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志愿者支教工作。 “还是因为那张照片,那双眼睛,尽管当时我已经49岁了,但是心里那股去支教、到教育薄弱地区上课的想法就没有消失过,因此当机会来了,我再一次报名了。”索玉春说。 当年8月31日,索玉春作为章丘区赴泸溪支教队伍的一员,乘坐2个多小时的飞机、4个多小时的汽车,才到达泸溪县浦市镇长坪学校。这是一所含幼儿园、小学、初中12年寄宿制学校。 初到新校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索玉春和老师们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正值湖南盛夏雨水最集中的时候,紧贴宿舍的一条大河每天波涛汹涌,仿佛时刻都要把索玉春所住的宿舍楼吞没,这让来自北方的索玉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到晚上就提心吊胆。因为雨一下就是几天,无论是身上的衣服还是床上的被子都湿答答的,这让索玉春很不习惯。 尽管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但是当她看到学生的那一刻,那些困难瞬间抛到九霄云外。“无论是穿着还是精气神,都能感觉到他们需要帮助,需要关爱,这也成为我坚持在泸溪的力量源泉。”索玉春说。 支教期间,索玉春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她毫不犹豫地把多年的工作经验带到泸溪,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一步步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中不少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她就尽可能地陪伴着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也无论是在教室还是食堂,她都和学生待在一起,跟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他们母亲般的关爱。 当她了解到很多学生缺少文具时,她就利用周末时间到镇上给孩子们买各种各样的文具和零食,满足学生们的愿望。 支教结束,得知索玉春就要回到山东的学校了,很多孩子流下了不舍的泪水。虽然离开了,但是索玉春依然和孩子们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成长。 从湖南坐飞机回到山东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她没有在家休息一两天再去单位工作,而是第二天就按时到学校报到,并且立即申请上课。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索玉春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只有学生、只有课堂。 因为目前农村学生中还有不少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学习方面很难照顾好,这就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好教学,又要肩负起部分家长的责任,照顾好学生的生活。为此,索玉春每年都会去学生家里走访,正确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 在目前索玉春的班级里有这么一个学生,以前什么作业也不做,批评也不听。索玉春就到学生家家访,才知道这个孩子父母离异,目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而学生则经常记不住作业。索玉春知道这个情况后,每天下午放学后就会给孩子的爷爷打电话,告诉他孩子的作业是什么。到了晚上8点以后再打一次电话询问作业完成情况。这样每天2个电话,一打就是2年。 学生的爷爷经常说:“索老师比孩子的父母都上心,能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 其实,在索玉春的班级里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不止一个,她都是这样做的。索玉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学生们,其实她也曾是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妈妈和孩子。 2000年,索玉春结婚,爱人是一名军人,她也光荣地成了一名军嫂。但当时她的爱人在上海服役,照顾双方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就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索玉春的女儿四岁之前经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要打吊瓶,而当时她的婆婆身体也不好,经常住院,更让她头疼的是,她的母亲身体也不好,也需要照顾。为了照顾好家里人,索玉春恨不得把自己掰成4瓣。她不得不上完课后先带着女儿打吊瓶,下午放学后再去医院照顾婆婆,到了晚上再去看望妈妈,然后再回家批改作业和备课,每天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样转陀螺般的生活,她坚持了多年,直到爱人转业回家后才得到缓解。 “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让我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更让我特别独立,这也是我敢去任何地方支教的原因。”索玉春说。▍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爱济南”。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