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回乡 励志创业 王兴意,32岁,是埠村街道长青村早早草莓园的负责人,截至目前,已经在长青村经营草莓园十个年头。谈起自己的创业路,王兴意说还要从他的19岁说起……2010年,职专毕业后的他跟着亲戚去了外地打工,刚开始是在工地开挖掘机,虽然赚钱,但是离家远,整年回不了家,他是家里的独子,感觉常年在外地混不是长久之计。2013年返乡探家的王兴意决定不再外出,要在家乡发展创业。刚开始,他也很迷茫,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女朋友去埠村金沙湾滑雪场玩,回来的途中,被埠村高速路口的一片土地吸引住了,他感觉这块土地地理位置极佳,东有高速路口、南有滑雪场、北有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和植物园,交通方便、人流量大,如果有个采摘园在这里,既可以丰富一下游客出行的乐趣,还可以让自己赚钱。
找准目标 说干就干 清楚了思路后,他决定去历城区董家学习草莓种植经验,包括园子的管理、销售方式和年收益情况,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全面掌握了采摘的运营模式。随后,王兴意赶到了长青村,协调流转土地的事宜。得知他要建设草莓园,得到了长青村“两委”和埠村街道办事处都大力支持,一方面是支持年轻人留村创业,另一方面可以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让老百姓得到收益。敲定方案后,长青村两委积极协调了土地和水源,2013年底,七个种植大棚很顺利的经营了起来。
学习技术 创优品牌 家庭农场成立后,王兴意多次参加草莓种植、火龙果嫁接的技术培训班,因为刚开始创业,没有任何经营经验,农场基本没有收益,但是他一直有股韧劲,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他发现外进的低成本草莓幼苗带“毒”,后期种植会出现病菌,直接影响就是需要用更多的药物进行维持,王兴意认为这不利于草莓行业的长期发展,最后,经过多方考量,他果断放弃低成本购置幼苗,而是选择了脱毒培育,虽然成本高,但是幼苗健康,有利于管理,且不容易招虫害,收益也逐步提升,从运营的第三年开始,农场稳步有了收益。这一年,整好赶上了国家扶贫政策,街道跟村里一起考察发现项目符合,于是农场成了埠村唯一的扶贫基地,王兴意拿到了三十三万的扶贫扩建费用。为了农场更好的发展,他先后到东北、四川、潍坊等地去考察、学习,带回发现的优良品种,并进行试验种植,因此也结交了不少同行业的朋友,期间育种过“黑珍珠”、“甜宝”、“雪里香”、“粉玉”、“野草莓”等多个品种。就这样,农场在他不断的摸索中,规模越来越大,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草莓也在他一年一年的实验和创新品种的更换中口感越来越好,产品也开始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来动物园、植物园、滑雪场游玩的旅客都会来他的农场采摘。即使产品价格高出同类很多,消费者仍对“早早草莓”热情不减,收益更是一年比一年高。
不畏艰辛 坚持创业 意外难料,在2021年初的一场大雪突如其来,直接结冻压塌了种植火龙果的大棚,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王兴意的父母心里凉了半截儿,但王兴意迅速整理心情:“大雪可以压塌棚,阻止不了继续发展的脚步,总结经验继续干。”经过了一次次的考验,王兴意抖擞精神,向精准化冲击。他放弃了红龙果和西瓜的种植,专攻草莓种植。从四川大凉山引进“黑珍珠”,专心研究两年成功反育“野草莓”,目前,针对顾客需求,他主攻这两个草莓品种,尤其是“野草莓”,它的生长期从11月份到来年的4月,长达六个月,为了品质,他定期疏花、疏果,专门养殖蜜蜂,并给草莓施用自己发酵的豆粕,种出的草莓不管是质量还是口感都非常受欢迎。如今,王兴意种的草莓是供不应求,一季累计接待顾客已经突破两万人次,而且他的草莓农场接待的顾客都是自己采摘,根本不需要雇佣工人采摘。
感恩躬行 回报家乡 创业成功不忘乡亲,心怀感恩回报家乡。“创业虽辛苦,但是挣钱了,自己心里很踏实很高兴,我现在在城区买了房、买了车,但是不能忘了周边乡亲们的支持,也希望农场越来越好。” 王兴意说。他的早早草莓农场种植基地是埠村唯一的扶贫基地,项目先后流转30多亩土地,每年上交村居扶贫款,如今已经连续上交7年,累计上交17万元,为了回馈父老乡村,每年他还会拿出几千元钱去走访村里的困难群众。十年的创业路,让他更加踏实的扎根乡村,书写着自己的青春。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爱章丘”。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