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薪火相传,华彩绽放。 有一种信念,千锤百炼,铸就梦想。 有一群工匠,挥舞意志,淬炼成钢。 他们铁骨铮铮,汇聚起时代的锋芒, 他们炉火纯青,挺直了时代的脊梁。 〖守匠于心,精进于行〗《舌尖3》热播,章丘铁锅“走红”,一时间,价格飞涨、销量剧增、洛阳纸贵、章丘无锅。面对消费者“兵临城下”,章丘臻三环合伙人刘紫木表示,宁可下架也不降品质,不会涨价也不会降价,并呼吁理性消费,共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对传统铁匠文化的传承和尊重。铁制南瓜、铁制葫芦、铁制章丘大葱、铁制富贵牡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章丘铁匠牛祺圣老人家里,陈列着一件又一件铁打的“精品”。“我的家里祖辈打铁,已经有七八代了。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就是到90岁,也不会丢掉这门手艺。我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这是对传统铁匠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章丘铁锅走红,绝非偶然。因为章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的文化自信,借助新闻媒体这一良好平台,必然声名远播,广为人知。如果说,是因为章丘一代又一代匠人,跨越时空不断累积、继承、创新、发展各种优秀工艺的话,那么,其中真正起推动作用的便是这些匠人们的颗颗“匠心”。即使章丘铁锅不火,章丘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也会火。因此,《舌尖3》的播出,火了的不是“章丘铁锅”,而是“匠心章丘”!
打铁,看似寻常的技艺,却是非数年学习入不得门。入门后,对工艺的研究传承又是多年之功。牛祺圣老人铁打一朵牡丹,可谓炉火纯青,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任何一步的疏忽都会前功尽弃。他始终沉心静气、气定神闲,一心只为制作一件艺术品,几十年独自坚守自己的“铁匠炉”,这便是“匠心”。
正是一位又一位“牛祺圣”凭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让产品在无数次敲打中提炼,在长满老茧的双手中升华,终于成就了“匠心独运、独具匠心”的精神,其利润虽微,其精神却恒久。 对章丘而言,匠心却不仅仅存于铁匠心中,“匠心”早已融入章丘1719平方公里的血脉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这种文化,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都是章丘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贯穿于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不管是章丘芯子、龙山黑陶、章丘五音戏、章丘酿酒、章丘铜锣、黄家烤肉、葫芦雕刻、章丘根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是伊莱特重工、华民钢球、圣泉集团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的崛起,从一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铁锅,到展现大国工匠精神的国之重器……无不闪烁着“匠心章丘、品牌引领”的文化光芒,让我们不禁向匠人致敬,为匠心喝彩。守匠于心,精进于行,必须铭记“初心”。古时一铁匠收徒,授以技艺,徒弟历经数载,技艺日精,名声日响。一天,徒弟从他人闲谈中得知,师傅还有一“绝招”尚未传授,便亲自拜访已疏远多日的师傅。酒至正酣,徒弟便问询师傅。师傅笑着说,铁匠之技艺,最大的“绝招”,就是“铁”烧红了不能用手拿。看似笑话,实则蕴含“不能忘本”的道理。守匠于心,精进于行,必须时时“静心”。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匠心也是如此,它靠的是时间的涵养,实践的磨砺。只有久久为功,才能在静默中发育成长,看似笨拙,实则以“拙”藏“敏”、以“拙”养“睿”。有“匠心”的“匠人”,都有着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锐意进取的个性,这也正是匠心精神历久弥新、永开不败的动因。 守匠于心,精进于行,必须处处“精心”。在匠人看来,只要是残次品,就会连同废料一起“回炉”,他们把自己的产品视为自己的脸面,绝不自毁声誉。一个具有浓浓“匠心”的人,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的款款产品里,熔铸了他的芳华,渗透了他的血汗,融入了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留下了思想的灵性、精神的情怀和文化的温暖。否则,自恃有才情而不刻苦、不拼搏,便如“伤仲永”的故事一般,或许可以绚烂一时,却终究难成大器。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匠心之难既在于“匠”,更在于“心”。匠心章丘,品牌引领。在章丘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忱又急切地呼唤“匠心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计划,全力以赴突破“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无不需要传承、发展、创新“匠心精神”。这份匠心,既是技巧与力量的结合,刚性与韧性的把握,更是文化与生活的交织,坚守与创新的融合。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匠心精神”一定能随着“章丘铁锅”的广泛传播渗入到每一个行业、扩散到每一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个人,无处不在、蔚然成风、开花结果。来源:凡庚瞰章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