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今年年底通车的省道102章丘绕城项目大部分路段将于近期提前预通车,济南与我省中东部地区再添一条交通大动脉。原省道102将变身章丘市政道路,新102绕城而过,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为章丘北部城区扩容70平方公里。此外,省道102还是一条科技与人文感十足的高品质省道。 大部分路段提前预通车
大型车辆不用再经市区 8月16日上午10点,章丘区四盘村,一条崭新的省道从村南头路过。黝黑的柏油路,翠绿色的护栏与两侧的玉米地融为一体。这条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就是在建的省道102章丘绕城段。 据悉,章丘绕城项目全长约25.5公里(新建约21公里),起于现有的省道102与县道301潘王路交叉处,向北改建潘王路,穿过桃花山东南侧后与省道241交叉,于王白庄西北到达终点与现有省道102衔接。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副局长朱立河在现场介绍,章丘绕城段项目于2018年2月1日开始,建设工期为24个月,预计近期大部分路段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将近五个月!” 作为横穿章丘区的公路主动脉之一,省道102是济南市与山东省中东部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交通引领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省道102章丘段穿过村镇多、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噪音污染、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不断涌现。 朱立河说,穿城变绕城,新省道102将主要重载交通、大型车辆引向外围,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交通拥挤,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无需穿越通行环境复杂的城区道路,行驶更加顺畅。过境车辆减少后,城区汽车尾气排放和车辆扬尘污染将大大减少,道路两侧居民能够获得更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章丘市区扩容74平方公里
市民去东部地市线路更多样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少祯介绍,原来章丘片区的大车向北的通道经过省道234明刁路、省道241以及潘王路这三条通道,从去年8月31号开始,章丘对省道234、241进行大车限行。 “市民可以沿着新建的102省道向北走县道301,可以到达新开通的济青高速章丘西上济青高速。也可以沿着我们新建的省道102和省道241的交点,转向省道241,到达明刁路路口,沿着省道234向北到达济青高速。”
102省道地处鲁西北平原与胶东半岛地区连接地带,路线主要呈东西走向。起点为济南市,终点为青州市(县级市),主要位于济南、淄博、潍坊等市境内,沿途和胶济铁路并行,全长约141.834公里。102省道是连接山东东西交通的重要干线公路之一。 也就是说,新省道102建成后,从济南市区或章丘区去往东部地市的市民将有更多样化的路线选择,向北经由原潘王路至章丘西互通上济青高速,或从新建省道102章丘绕城段,经由S241、S234抵达章丘互通上济青高速。 朱立河副局长介绍:“把原来穿城段的102省道,向北拓展4.5公里到6.5公里不等。为章丘新增约74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引领章丘城区发展新方向,为章丘城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266棵法桐原地保留
两处遗址得到又要保护 在章丘桃花山南侧,多名身着橙色衣服的施工人员正在擦拭绿色的护栏,为通车作最后的准备工作。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少祯介绍,原来市民看到的都是银灰色镀锌护栏,他们在设计之初采用了绿色环保涂层材料,建成之后和两边景观的协调都比原来有了很大的进步。“驾驶员的视觉感受更加舒服,行驶时间较长之后,不容易疲劳。” 据悉,济南市交通公路部门将章丘绕城项目定位为“人文生态品质路”,积极创新管理方法,注重生态环保,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工程品质。 按照项目设计方案,章丘区潘王公路段需改建,两侧需要埋设雨水管,路边共有266课枝叶茂密的法国梧桐树。为保证法桐根基不被挖断,在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一线公路建设者在狭窄的作业区用铁锹、镐头、弓着腰一点点地仔细开挖地槽,有效保护了两侧树木。 “虽然人工挖掘费用增多,工期拖长,但是保住了咱们的法桐。虽然说这是件小事,但是施工单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咱农民工。”朱立河副局长说。 该工程还穿越了牛推官东周遗址以及郑家遗址区域,为确保文物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单位积极配合文物部门工作,为考古发掘工作预留充足时间。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对两处段落施工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尽可能减少回填覆盖后对遗址的破坏。 此外,施工方还采取技术手段对两侧边沟断面进行收缩,减少占压基本农田面积约11.4亩。利用原路面水稳铣刨料并掺配碎石作为路基填料,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铣刨料利用率达到100%,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