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一嗓梆子腔、喝一碗伏羊汤 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件事情 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 三天两万余人共同 在石匣体验了中国“攒”文化
大家翘首以盼的 第二届“石匣过半年乡村振兴戏剧节” 再次扬帆! 活动时间:2020年8月9日—8月18日 今年将分为“过半年”,“非遗展演”,“戏曲名家进章丘”三个板块:
一、石匣过半年习俗
吃伏羊:以往,因生活物质困乏,乡里乡亲便三五一组、七八一家拼凑钱财或劳力,共享伏羊美食, 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乡情“攒文化”,“攒个羊”也就流传下来。
吃泉水豆腐:泉水豆腐俗称浆豆腐,水用泉水,豆用自种的笨黄豆。石匣村祖祖辈辈就有手工做浆豆腐的传统习惯。每逢过年、婚丧嫁娶皆做豆腐,是石匣村自古以来的习俗。
唱大戏:“章丘梆子 文化传承”石匣是章丘梆子的发祥地,石匣一般一年组织两次唱戏,一是过年,再就是过半年时了,人们俗称为:唱热戏。演员们会精选老剧目,用扎实的唱功,绝佳的演技,把村庄盈满古老的韵味。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赶大集:依据地理优势,石匣村形成特色商品粮种植基地,尤以石匣小米最为出名,瓜果蔬菜、小米粉、小米原酿酒、全麦面粉、五谷杂粮、花椒、山核桃等都是本地知名特产,天然健康、营养丰富,种植于青石山脉,居高山深谷,昼夜温差大、远离都市、隔绝污染。
赏石匣自然风光 看山:自然山川 汶河源头,绕山路而行,看山峦环绕;走山体梯田,赏农业种植;观汶河源头,体验不一样的山居环境。
观水:河渠泉眼 小桥流水 石匣村作为瀛汶河源头,拥有凉水泉、圣水泉、神仙泉、凤凰泉等80余处泉眼,泉水清凉甘冽,每到开泉,泉水喷涌而出顺流而下,场面壮观。
露营: 约上三五好友,静听泉水水潺潺,蝉鸣鸟叫,享凉风习习,夜观星空。篝火K歌和美景唱和,在泉水声中一觉到天明打开帐篷就能望见眼前清清的泉水心情愉快、舒畅消除所有疲劳。
二、非遗展演比赛
章丘梆子展演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山东讴”,也叫“东路梆子”,是一种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的传统戏曲剧种。 横笛梆子展演 独领风骚的戏曲剧种的“横笛梆子”又名西路梆子,也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该剧种已经传承了一百三十多年。 吕剧展演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迷戏 早期的迷戏是村民在春节期间为表达欢乐气氛而随意哼唱的曲子,后来便发展成为这个独特的剧种,这种戏曲很让人着迷,所以称为迷戏。 五音戏
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其发生、发展、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易引起观众共鸣。
三、戏曲名家进章丘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为国家一级社团,隶属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此次活动的举办,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将更加深层次介入这次乡村振兴的文化盛事。决定在更深广的意义和更专业化的方向上与石匣合作,在振兴乡村戏剧文化上发力,以乡村戏剧文化为根魂和龙头,为拉动和促进当地田园一体化建设尽心竭力。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走吧,一起去看梆子戏!去感受下满眼翠绿的林海,聆听山溪间潺潺泉水,把清凉和幽静带进心里!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新闻中心”。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