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大章丘APP房产频道)
其实不仅章丘,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都略显落寞。截止到7月全国范围倒闭的房企,就有270多家。虽然每年都有房企开张倒闭,但这一数字仍然是近几年新高。这200多家,大部分都是本土小企业,活下来的要么大,要么全。大而全的就好过吗?三四线撤资、削减人员、节省经费,策划人员的费效比考核几近严苛,大家都在勒紧腰带。
房子不好卖,到底是为什么?章丘人想买什么样的房子?
卖房的说说我们房子大总价高,章丘人大部分是刚需都没有钱,真的是这样吗?
在章丘,买个90㎡房子的人可能是第三套,这样的人不是刚需。所谓刚需就是当买房预期不赚钱甚至还亏本的时候,仍然愿意买房的人,因为就如同吃饭喝水,必须要做的事。
那么章丘的刚需多吗?在我看来,章丘人其实很少人为没有房住而烦恼,某老置业告诉房姐,大部分他经手的客户都是有住处要再升级置换,往大了换,往明水城区换,往学校附近换,或者给孩子准备婚房的。就算是年轻人购房,也并不是不买就没得住。章丘的刚需准确来说,不叫刚需,而且意向片区的分散表现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虽然直线也就10分钟车程,但我龙山的,让我买到东山我就感觉我到了城乡结合部(网友言)。
所以其实章丘人不太缺房子,而是缺少好的房子,品质好价格适中的房子。较好的绿化率,小区里经得起逛;要有个围墙,保持一定封闭性和私密性;要有个好物业,让自己交的物业费有肉眼可见的效果;要车位,要更多的公摊面积能给自己用…(不要回避,可以看看多少楼道被占用)
然而在“章丘房姐&买房讨论群”里见识到大家“为买在哪里好上学”讨论到深夜1点钟后,忽然发现前面所有需求都可以让步,都可以排在一个条件之后:。官方三令五申不允许房地产炒作学区或教育资源,然而在章丘这样的小县城,大家还是更愿意孩子能够享受到为数不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毕竟大部分人不可能为了上学跑到济南去买一套房,而本地区的好点的,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房姐细数了一圈,以新四中片区为例,大大小小的楼盘、社区就有10多个。见下图:
(蓝色框线为楼盘示意,除南面的市委党校外,新四中几乎被包围)
这么高的人群密度,未来新四中的老师压力应该不小。房姐对这个看的比较淡,成龙成凤,更多的看他们未来的努力和造化。但我也理解那些执着于此的章丘人,买房这件几乎一辈子一次的事,能好,都会尽可能好吧。
其实章丘很小,小到你去个地方,七拐八绕总能找到某个亲戚或朋友是你们共同交际圈的人。某个意义上来说,章丘人口基础恒定,外来人口少,流动和扩张动力略不足。随便逛一逛章丘的楼盘,每个楼盘都辐射了区政府、百脉泉、县医院和大润发。大章丘房产依据章丘人的居住习惯划分了明水老城区、政务区、大学城、圣井和绣源河几个区域,在本文开头的二手房数据可以看出几个区域的热度和价格,差异并不大。前两天看到抖音上济南的CBD、CLD在大力宣传,房姐觉得,章丘不用。我大章丘晚上小区广场舞集合点就是CLD,一个大集、一个商超市就能组成一个“CBD”。
所以,开发商们,不要在章丘卖概念,卖未来设想,章丘人比较实际,更多相信眼见为实。
今年,任凭销售朋友圈再怎么卖力吆喝,也未能挡住楼市的平淡。其实在16年之前,章丘的房价一直是温吞的。撤市划区之后,整个章丘城市定位、公共配套、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使得这个相当于济南“卫星城”的小地方房价出现了震荡。距离现在,整整三年。早拿地的开发商们多少赚了盆满钵满,到了今年房企慎之又慎的拿地也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某种变化。
就比如开盘这个事。
这个月动静最大的某文旅盘,以精装价格低获得很多章丘人的关注,相传开盘当日280套的战绩也让人感慨。据房姐了解到的消息,69开头的房子几乎没有,均价基本都在7000以上,稍微选选楼层和户型就8000开外。预料之中的是,近50%的意向人群是周边村镇居民。除此之外,也有3%-4%左右的购房者。
依照规划,这里即将是重大文旅古村镇建设,确实是造福周边的好事,毕竟一个区域的发展,总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如果本地还有点特色,那么文旅项目确实是不错的规划。但未来多久能够实现这个,4000多亩地配套的漫长建设周期会降低多少预期的价值?对于章丘非城区位置的商业性试探,房姐保持保守观点。(欢迎章友添加房姐好友互动讨论)而说到开盘,想起曾经有网友问房姐,为啥某某处的楼盘一直没有动静,难道不想早点一炮打响吗?还真不是。对于章丘人来说,购买需求是比较单一的。正因为如此,章丘的楼盘彼此之间竞争并不是非常激烈。受市场影响,今年的“金九银十”,依然是你开你们的盘,热闹是你们的,我宁可错开也不要和你竞争,万一输了,在这个小地方就很难挽回了。某高层好位置卖了两年依然坚挺在10000以上,周边某楼盘明里暗里促销送车位再交2抵3从一开始就没停过。他不想停吗?不,他想。可一旦开始,就不好停了。就像超市长期促销的牛奶,促销价早已变成它的定价,不促销的价格人们是不会买的。
所以每当有人问房姐,房姐我到底咋买房子,在确认他自住无意外不会再转手后,我会跟他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买比较好的,永远不要期望二次置换带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