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是其主题,“公园”是其形态,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2017年12月2日,济南市章丘区城子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山东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子崖向世人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城子崖遗址是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岳石文化和东周遗存的城址,为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和命名地,在学术界享有“考古圣地”的美誉,也是章丘乃至济南对外宣传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金色名片。2013年9月,投资1800万元改造提升后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龙山博物馆共分为5个部分,从博物馆正门穿越“时光隧道”到达序厅,依次看到龙山破晓西河、小荆山遗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遗址与龙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济南寻根东平陵城及结束语展厅等5个部分,内部展陈时间跨度约6000余年,龙山文化按时间顺序一览无余。
任何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龙山文化博物馆也不例外,下面就带你领略国宝魅力。 镇馆之宝——石磨盘、棒 该石磨盘是八千多年前的粮食(谷物)加工工具,用整块的砂岩石磨制而成的。石磨盘长86厘米、宽43厘米、棒长52厘米、直径6厘米。磨盘为履底形,正面坦平。磨棒近圆柱体,中间略细,两端略粗,盖碾磨日久所致。经国内很多文物考古专家学者的鉴定,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西河(后李)文化时期最大的,也是最完整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可称得上龙山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龙山香薰炉——熏炉的历史向前推了1500年 通体光滑,腹部有两条线状弦纹,紧靠下弦纹凸起一圈线状弦纹,断面作半圆形,最为独特的是其肩部平行分布一圈小孔。龙山文化香熏炉的发现,将熏炉的历史向前推了1500年,这具有重要意义。香熏同碗瓢等普通生活之具,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反映了先民的精神生活,显示了先民的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 红陶鬶——展现远古先人的精神情趣 陶鬶产生于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早期,为史前东夷人所创造,该物件的出土展现出距今约4600年的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陶鬶在龙山文化中是很典型的器物,造型上,由三个袋足、细长颈、鸟喙一样的流以及旁侧的半环形把手组成,十分精巧,展现出先人对鸟图腾的远古崇拜,这是种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先民们的精神情趣。
用途上,由于陶鬶是由三个袋足撑住器身,便于加热,所以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里,陶鬶属于炊煮器。而在龙山文化晚期,人们将形制优美的白陶鬶作为酒礼器,随葬在一些大墓中,此时的陶鬶功能便是礼器。由于其鸟类造型,在祭祀时其也会被用为祭器。 蛋壳黑陶——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蛋壳陶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蛋壳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不以色彩、纹饰为重,乃以造型和工艺见长,风格简洁爽利,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反映。蛋壳陶技艺最精湛之处在于其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就是今天仿制,也极为困难。 除了上述物品外,博物馆内还展示了许多远古先人们的日常生活器具,通过这些器具为游客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史前生活画面。这些器具的出土,意味着人类生活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逐渐掀开文明的曙光。
抟土作器--中国东部地区最早的陶器 西河文化陶器以夹沙红褐陶为主,陶器器壁较薄,火候较低,烧制温度不均,陶质较松软。器形均为手制,以泥片贴塑和泥条盘筑成形为主,较大的器物则为器底、器身分制,最后对接,器形多反折成叠沿。这些器物基本上承担了炊煮、贮存、汲水、餐饮等功能。总体来说西河文化的陶器无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还有非常大的原始性,但是,却是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中,为陶器史上的颠峰——为龙山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西河文化小荆山遗址中出土的陶猪,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完美体现。2010年中国史学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申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时,就展示了这件陶猪,该陶猪长吻,似野猪状。这此可能与当时人们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有关,也可认为野猪便于捕获和圈养,猪肉已成为当时的主要肉食来源,章丘出土陶猪的展示为大会的成功申办做出了贡献。 蒸锅美食三件套——祖先的生活之趣
甗(yan上声),类似现在蒸锅。 “陶篦子”,大概就相当于今天锅内蒸馒头用的篦子。 陶盖子,顶上还有散气口。 中国古人对美食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文明的发展,正如上面蒸锅三件套的出土,不仅体现祖先独特的智慧,同时还具有更深的文化意义,展现蒸食是人类利用蒸汽能的最早实践。 三件套中,甗、盖和箅子是配套使用。甗的下部放水,中间收腰的部分放箅子,上方有盖,蒸出来的美食就这么简单。 陶扑满——祖先们的存钱罐
扑满,为我国传统的储钱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由于中国古代有二千多年时间通行的是方孔圆钱,因此先民们为储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有的扑满也会在腹部开一小眼,供插系绳子用,悬吊于梁上。
顶部有往里投钱币的两条竖空,像极了今天的存钱罐。 装钱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钱装满后,则将其敲碎取之。“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黑陶杯——现代生活的既视感
龙山文化时期,古人的日常器具展现出他们的智慧,其中,出土的陶杯式样繁多,和今天使用的杯子无二。你能想象到,几千年前的古人正拿着杯把在喝水吗?有不少人表示,好想拿它大杯饮啤酒。 陶器盖——简约的黑陶器物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黑陶四系器盖,是保持较为完整的容器的盖子。器盖顶、腹、底饰有双炫纹,简约精致,是黑陶艺术的一个体现。器盖上方有挂扣,可用来悬挂。 陶瓮——储备器具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黑陶菱形乳丁纹双系瓮,是用于盛放粮食或水的器物。陶瓮纹饰为菱形乳钉纹,简洁利落的风格,灵活规整的线条纹饰,流畅而空灵,赋予了黑陶瓮以生命的气息,再现了那个时代高超的技艺水平。 除了上述器具外,博物馆中还包括生活饮食类的陶碗、陶釜、陶鼎等221件,生产工具类的石铲、石斧、石钺等17件,以及其他一些器具,通过这些物品,为游客还原出当时那段辉煌的历史。
在新馆布置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当数馆中的多处多媒体展示平台,通过这种新的手段,对历次的考古发掘过程进行了图像展示。拐角处的三块大型投影仪,以动画的形式循环播放着对城子崖古城和龙山文化的介绍,国内首创的玻璃通天柜的陈列方式在开阔的空间中将当时的生活用品进行了展示。 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已经启动 未来游客还可以体验考古的魅力 据悉,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地理地貌及功能要求,规划8个不同的功能区划,具体包括遗址展示区(遗址外环)、管理服务区(城子崖博物馆北侧)、博物馆展示区(原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所在区域)、滨河遗址风貌区(遗址西侧)、陶艺展示区(遗址东侧)、考古体验区(遗址西北)、农耕区(遗址南侧)、预留区(遗址本体周围约10米范围)。遗址公园投资总估算约为4.68亿元,规划建设期限为2013年至2025年。 目前,城子崖遗址公园还在建设中,其中城墙遗迹的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据龙山博物馆馆长田继宝介绍,下一步将加快公园建设进程,并适时展开考古体验中心、陶艺展示区、滨河风貌区的规划及方案编制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开工建设。 来源:爱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