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相公庄的大集上,看到有摆摊卖木制生活用品的,有粗细不一的擀面杖、蒜锤子、棒槌等十几种,这些东西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是很密切的。
摊主是一位老大爷,正在摊子的后边旋擀面杖,在他的面前,几根粗糙而不规则的方木棍神奇地搭成了一个小车床,准确的应该是叫做“木旋床”,老人的右手握着一根抻着拇指宽皮带子的尺半长的一端弯型的小圆木,就像拉弓,那皮带子缠绕在木旋床上用铁钩卡住固定的一根圆木上,“拉弓”拉来送去来回穿梭,铁钩卡着的小圆木便飞快地左转右转,老人左手攥着旋刀,挨上去木屑飞舞,不长时间就会旋出一根光滑顺直的擀面杖。 老人旋擀面杖,一副不急不慢的样子,生意并不是很好,大集上人来人往从老人的摊子前路过,偶尔有人会驻足问问买点,老人接钱塞进兜里生意做完,手即刻又不停地旋削起来。
看着好奇与老人攀谈起来,闲聊中得知,老人叫赵明颜,今年71岁,是章丘区刁镇邵庄人。老人说旋木技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他14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旋木技术,并爱上了在短小的木棒上制作各种工艺品,在周边一带走街串巷、赶集上会,他手工旋出的擀面杖、画轴、刀把、棒槌、蒜锤子等木制品,深受乡邻的欢迎。 老人说这旋木技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现在用的这“木旋床”是他的爷爷传下来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赵大爷自豪的说15年前自己还上过人民日报呢!老人说那一年自己赶集摆摊,快中午的时候,摊子旁一下子过来很多人,拿着照相机又拍又问的,并让自己现场旋了一根擀面杖。问了问才知道是记者。后来有人告诉他照片登上了北京的报纸了。说起这些,老人显得很是兴奋。
老人感概,旋木的手艺也挣不到多少钱,社会发展太快了,一些大铁车床啥也能车出来,加上年轻人也不愿意学着手艺。老人的孩子们不想让他出来干,老人说干了近60年的旋木手艺,有感情了,再说现在身体很硬朗,出来赶赶集算是锻炼消遣,每天旋一旋心里也踏实,挣点零花钱也好减轻一下孩子们的负担。老人很伤感地说,方圆这几十里有旋木车床的就这一个了,过不了多长时间这旋木手艺或许就会消失啦! 来源:飘零章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