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村60年代影像图)
古村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00米,占地约200亩。古镇东西南北有四座城门。
北门:绣源门,位于现存完好的北极台北侧,与北极台形成瓮城格局;
西门:景华门,与门内东西大街上的文昌阁,同样形成瓮城格局;
南门:瞻麓门,齐鲁古道南北而过;
东门:汇泉门,村庄拆迁时发现了刻有汇泉字样的石碑。
村内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北极台、举人楼、绣楼、张氏祠堂等,还有年代较近的典型北方四合院落。
北极台。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位于北城门内,古官道之上,呈长方形, 南北约12米,东西约15米。石头砌成,台上有真武庙。台下有拱门,拱门高三米,宽两米,拱门内有城门门栓的洞口遗迹,北面拱门之上刻有白泉镇,南面拱门之上刻有北极台。
举人楼。院内相邻10余米南北座落的2座古楼,据村内老人讲,是叔侄2人所盖,2人相距20年,分别考中文、武举人,上面当年有亭台,后来被烧毁。现楼内有青砖做的楼梯可通楼顶。
绣楼。村内有张姓弟兄两个,家境富裕,分为东店和西店,该绣楼为张家东店的绣楼,后来土改给了李家。
张氏祠堂。位于村庄东部的,经过修缮保存完好。
(位于张氏祠堂东侧的戏台)
记忆乡愁,
印象古镇。
白泉之沉钩 规划之先行
区规划中心邀请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杰教授来到白泉古镇现场考察,就保护利用古镇进行了研讨。
除了这座千年古镇,
其实章丘还有这些
惊艳了时光的古村落~
文祖三德范村
三德范古称“三队反”、“三敌反”、“三坠反”、“三推饭”。1843年重修禹王庙碑记上首见“三德范”之名。三德范村古迹之一是玄帝阁。青石砌成,高10米,有二龙戏珠图。玄帝阁下有青石板,由阁洞的中间穿过。此路是“章莱古道”,是章丘通往莱芜的唯一通路。
村内有禹王庙,殿内壁画为清宣统年间绘制,有花瓶、宝扇、渔鼓、书卷等,还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和农家生活。另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三德范村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扛芯子,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芯子表演曾获得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普集博平村
距今1500多年历史。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有刘连权四合院,建于上世纪初。村内有古官道,数十处古雅门楼和建筑,其中的刘氏祠堂建于1924年。
相公庄梭庄村
位于长白山下,环境优美。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内村内文物古迹众多,有李氏宗祠、李氏族谱碑、文昌阁、元音楼、药王庙、雪山寺、青龙泉、古槐等。明代时该村李氏“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而轰动朝野。
梭庄村山林茂密,建有明万历年间的大戏楼遗址、二月二庙会、石材雕刻等。村内还有建于嘉靖年间的文昌阁,是“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雪山寺是章丘八大景之一的“黉塘夜雪粉妆城”所在。梭庄之“梭”字,来源于梭罗树,梭罗树原产南方,此树是江北第一梭罗树,叶呈绿色,汁红色。
普集杨官村
村内有保存完好的袭家大院、王薄墓、净土寺等;境内长白山绵延数十里,山势雄奇,沟壑幽美,有各种奇花异草。
官庄东矾硫村
东矾硫村内有“太和堂”、“玉德堂”。“太和堂”李氏家族堂号,“玉德堂”是宫氏家族堂号。
太和堂建筑与朱家峪相似,是典型的明清地主庄园。李氏家族自乾隆初年开始广开店铺,至道光年间拥有土地515亩,酒店、杂货铺、药店、钱庄多家,仅次于孟氏“祥”字号和西关高家。
文祖郭家庄村
位于文祖街道办东山峪,森林茂密,山泉淙淙,有“章丘小江南”之称。这里有“齐鲁第一牌坊”的张氏坊,还有与桂林比肩的象鼻山等。
文祖西王黑村
建于1347年,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殿堂、楼宇、古宅保留完好。元朝至正七年,王氏兄弟逃荒,天色将黑即定居于此,取村名王黑。后兄弟分居,该村在沟西,故名西王黑庄。
村内有望京楼,为明代山东九省响马总头“靳载章”故居。靳载章于明天启、崇祯年任京城屯田参谋。1644年3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太子和公主从宫中逃出,靳载章收留之,将公主许配给其侄靳鲁坡,安排太子在村内当私塾先生。
文祖大寨村
位于文祖南部,村内有最高峰朱家寨,另有摇铳山、烟火台、围子等,这些山名都来自村南的齐长城。齐长城锦阳关在村南,齐桓公所建,距今2600多年。锦阳关北2公里处有重兵驻扎,安营扎寨,因称大寨。寨村有禁赌碑,碑螭首龟蚨,高2.2米,宽0.83米,全文298字,立于1883年,记叙光绪年间村民因赌博致倾家荡产,为此公立规约,刻石立碑,以示警戒。
来源: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