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肇始,呼唤新气象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章丘区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开启创新再出发、蓄势再腾飞的崭新征程。
对章丘来讲,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章丘撤市设区跨越发展的第一年。一年来,章丘区抢抓历史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旅名城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开创了全区发展新局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章丘,看看新的作为、新的变化。
“一古一新、一动一静”
双引擎打造章丘文旅名城 与乌镇陈向宏团队合作打造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绣源河华侨城项目签约落地,形成城市提升“一古一新、一动一静”双引擎。 一座古城:在文化传承中问鼎一流 明水古城国际泉水度假区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将以百脉泉片区为重点,以百脉泉、眼明泉“两泉贯通”为核心,绣源河、绣江河“两河汇流”为拓展,在明水老城区规划建设生态历史文化街区,在赭山片区实施腾笼换业,在绣江河片区实施生态化改造,形成步行、舟行、骑行三大圈层,打造“交通上人舟流转、建筑上村舍俨然、产业上农商辉映、生态上稻荷飘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全国乃至全球首席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成为城市核心会客厅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其中投资65亿元建设的核心部分“明水古城”,将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为一体,具备独特性、高品质的国际一流旅游休闲度假综合目的地,年接待游客将超过400万人次。不久的将来,一座具有文化魅力、泉水风情的明水古城将以独特之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方新城:用国际视野铸高端品牌 华侨城绣源河文旅综合项目总投资约500亿元,项目横跨绣源河两岸,南起济临高铁章丘南站、北至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南北约20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项目以世界级的城市滨水文化旅游度假区为功能定位,以“大生态、大旅游、大文化、大融合”为发展目标,以“一河一带六板块”为总体架构,让绣源河再次提档升级,比肩一流,阔步进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行列。 (一河:绣源河都市文旅风景河;一带:绣源河滨河发展带;六板块:温泉旅居板块、站前西部板块、湖畔生活板块、都市核心板块、科创休闲板块、主题游乐板块)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 强化精准招商
2017年以来,章丘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更从招商引资方面入手,确保高质高量引入高新科技产业,推动章丘进一步发展。 举办“章丘区新旧动能转换暨招商项目推介会”,引进哈工大机器人、山能智城、齐鲁航空城等高端项目78个,总投资达到2657亿元,项目质量和投资规模实现大幅提升。 引进清华、复旦、意大利国立科学院、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科研转化和技术转移机构10家,新增章鼓和华民钢球2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科生物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30家企业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明水化工列入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单位,国家工信部批准圣泉集团牵头组建中国石墨烯改性纤维及应用开发产业发展联盟。昊月树脂、圣泉集团、重汽等主导起草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6项。新增发明授权15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1亿元。 以人为本 阳光征收 双拆双改受到济南市委书记点赞
2017年,拆违拆临、棚改旧改项目的实施,让章丘这座千年古城不断更新着“颜值”。同时,全新的环境为章丘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双拆”、“双改”正悄然改变着章丘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一年来,章丘紧扣济南东部新区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疏密有度建设中心城区,统筹有序建设特色镇街,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乡村,精细有方完善管理服务,城镇发展呈现新格局。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群众工作方法”,实施27个棚改旧改项目,涉及15075户居民,拆旧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6223套。在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刷新拆迁的“章丘速度”。 除此之外,章丘多措并举,收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824亩,城区面貌明显改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开展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建设工地、道路交通等八项整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累计出新63.7万平方米。集中开展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拆除违建2.8万处、720万平方米,100余万平方米拆违空地建绿还民,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 “城市双修” 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为推动建设宜居新城,打造生态新区,一年来,章丘按照南部保护明山秀水,中部彰显泉水特色,北部打造田园风光的定位,科学论证,统筹推进,组织实施保泉增绿、生态修复等39项工程项目,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强化泉水保护和水系建设 开展泉域地质勘查,实施引黄补源工程,白泉和小东山特色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完成替代贺套水厂供水管网工程,封堵泉域违规自备井34眼。突出自然生态,规划“两横五纵”环城水系,石河街水系景观初步形成。 强化城乡绿化 实施唐王山公园、白泉古村双修等工程,铁路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完成58项骨干道路、重要节点绿化工程,加强街景打造和绿化补植,新增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完成荒山绿化4000亩、退耕还果3000亩。 强化环境治理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坚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取缔散乱污企业1549家(含617家石材加工厂)、石灰窑52支、砖瓦窑84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95台、取缔低空排烟设施489台。 其中,完成气代煤、电代煤1.13万户、清洁煤推广10.9万户。渣土车全部更换为密闭环保车辆。完成章齐沟人工湿地、漯河河道综合整治,维修整治塘坝33座,治理黑臭水体4处。分类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723家。严格执行化工行业治理措施,取缔28家不达标企业。组织实施节能项目30个,淘汰高耗能设备设施1035台(套),重汽、圣泉集团完成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抢抓人才第一资源 章丘多举措制定人才新政
一年来,章丘在认真落实济南“人才新政30条”的基础上,集合本地发展实际,推出章丘版的人才新政20条、人才安居工程、双创基地建设等几项创新性工作,出台了《济南市章丘区人才安居工程管理办法(试行)》,拿出优质房源,为优秀人才提供最佳住房解决方案,其中产权型人才安居房房价控制在周边房地产价格的50%-80%,租赁型人才公寓租金控制在周边市场价格的50%-70%。 章丘区充分考虑各类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科学分类,对于引进的紧缺顶级人才,重点建设200套双创基地高档专家楼,并与山东大厦合作建设高端“五星级”酒店,满足高端人才不同方式的住房需求。 对于中高端人才,重点建设占地1500亩的国际人才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对于其他人才,重点通过园区配建形式,在园区配建一定数量的人才安居房,让企业人才就近安家落户。对于买不起房的年轻优秀人才,重点研究租售同权、先租后买、共有产权等一系列购房办法,让年轻人买的起房、留得下人,切实做到安居无忧。 建设“院士公社”,提供办公、住宿“一体化”服务,满足当前高层次企业及人才来章创新创业需求。建设济南高层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按照打造“山东首个人才发展改革先行区”的总体目标,与济南市共建示范基地。 发挥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五三所等人才智力优势,聚集全区人才、资本、技术、平台等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全力支持基地建设,打造顶级创新创业孵化器、加速器。 规划21个特色园区 助推产城融合
2017年,章丘抢抓济南北跨东拓、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章丘撤市设区和山东大学主校区落户等重大机遇,以国家级明水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密切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一次性规划21个特色园区,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产业集聚”。 据了解,21个特色产业园区涉及科技创新、大数据、高端制造与孵化等多个领域,一经建成,将极大促进章丘总部型、科创型、高端服务型等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型驱动转变。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是以山东大学主校区为核心,综合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建设总部、科创、高等教育、医疗健康、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点规划了山大科创小镇、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园、基金小镇、大数据公社信息软件产业园、山大绣源河文旅休闲街区和国际健康城6个特色园区。
二是结合重汽、济南一机床、伊莱特、中国兵器集团53所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依托现有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基础,规划了交通装备配套产业园、现代制造业基地、军民融合示范园等3个园区。
三是依托圣泉、聚源玄武岩、大化、华氟等企业,规划建设刁镇新材料产业园,实现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是结合济南国际机场、济青高速拓宽改造以及小清河复航等,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和物流配送,规划建设航空配套产业园。
来源:爱济南
|